KTV的衰落 不过是新版本的歌舞厅故事

作者:admin 分类:公司展示 时间:2024-07-06 14:33:10 浏览:100

内容导读:KTV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有人在那里增进友情,有人在那里邂逅爱情,有人在那里畅谈生意,有人在那里后宫选妃。就是很少有人好好唱歌。上世纪70年代从日本兴起,之后风靡整个东亚的KTV,曾经是门不折不扣的大生意。二十年前,由我国台湾省商人刘英创办...……

KTV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



有人在那里增进友情,有人在那里邂逅爱情,有人在那里畅谈生意,有人在那里后宫选妃。




就是很少有人好好唱歌。




上世纪70年代从日本兴起,之后风靡整个东亚的KTV,曾经是门不折不扣的大生意。




二十年前,由我国台湾省商人刘英创办的钱柜量贩式KTV进入大陆。




巅峰时期,钱柜仅北京朝外一家店的月收入就超过了一千万,是名副其实的“钱柜”。




到了近几年,KTV商业层面的炒作仍然火热。




2018年,有研究报告指出,当年KTV业态规模高达1280.2亿元。




在次年,某传媒大学发了一份研究报告,称当年的卡拉OK市场规模达到了1034.4亿元,是整个中国音乐产业细分行业中的头名。




这种纸面上的红火与我们的切身感受非常违和。




我身边人的一个共识是,近年来去KTV的频率越来越少。




KTV行业在中国正在走下坡路。




标志性事件是2015年1月钱柜朝外店关门。而仅仅几个月后,钱柜在中国的17家门店,就只剩下3家还在营业。



这不是钱柜自己面临的问题。




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存的KTV企业,已经不及七年前的一半。




这个行业为什么没落了?




有人从商业角度找了一大堆理由,比如场地租金和人力成本的上升,比如设备的维护费用,比如高昂的歌曲版权费。




但这些问题是线下娱乐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相比而言,KTV行业是混的最惨的之一。




其实KTV的没落没什么复杂的商业原因。




就像2000年的年轻人放弃了歌舞厅、溜冰场等社交场所一样,当下的年轻人放弃KTV是因为他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2020年,社科院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2019年到2020年,中国平日人均休闲时长3.6小时,而平均在线休闲时间却长达4.9小时。




线上休闲时间,比休闲时间还长,这说明广大打工人充分发扬了线上摸鱼精神。




报告还显示出一个非常明显的迹象,越是年轻的群体,线上休闲的时间越长。




其中60后”、“70后”及“80后”在线休闲时间为1~3小时的人最多,“90后”在线休闲时间为3~5小时的人最多,“00后”在线休闲时间为5~8小时的人最多。



线上游戏,线上社交,视频、短视频、直播等新鲜娱乐形式的出现,让年轻人越来越不爱出门。




线上五连排,比线下尬聊,成本更低,也更容易增进感情。




而就算年轻人选择线下娱乐,KTV也不再是一个靠前的选项。




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将KTV的发明人井上大佑评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亚洲人物之一。评选人对他的评价是:他改变了亚洲的夜晚。




相比于当时,现在亚洲的夜生活已经变得无比的丰富多彩。



新兴起的桌游吧、酒吧、剧本杀等娱乐形式,对喜欢新鲜,喜欢冒险,喜欢个性化的年轻群体吸引力更大。




而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的KTV,则显得陈旧,老套,尴尬,和油腻。




设想一个场景。




中年老板带着年轻下属去KTV团建,老板十分投入的演绎了一首《精忠报国》,水平堪比江户川柯南。




结束后,下属们尴尬而不失礼貌的频频鼓掌。




老板点头致意,一边谦虚道:今天酒没喝到位,发挥一般;一边洋洋得意,笑容簇起一片褶子。



那场景,油腻到能让鲁花花生油当场倒闭。




就算是回到KTV最本质的功能——社交,KTV现在也不算合格了。




那种一人唱歌,众人无所事事的社交模式,无疑是非常低效的。更别说嘈杂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根本无法聊天沟通。


当然,歌唱娱乐依旧有很多的爱好者。所以也不是没有人尝试将KTV的体验模式升级改造。




但就像把网吧升级成网咖,大部分活的仍然不怎么样,KTV的模式升级,也基本上没有成功的案例。




相比而言,唱吧、全民K歌这种K歌APP,更能解决歌唱爱好者的需求。




那种自信少年拿起手机想唱就唱的丝滑感,那种录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满意的成就感,那种歌曲频频收到好友点赞的虚荣感,比KTV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




失去年轻人的KTV,没落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的。




它就像70后记忆里的歌舞厅,80后记忆里的游戏厅,90后记忆里的网吧,会在这个新的时代,逐渐变成一个活在记忆里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