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读:广州的夏天炽热如火,你打开一罐冰镇风花雪月啤酒,清冽的酒体沿着舌头、口腔与喉咙,瞬间沁入心脾。生产这罐啤酒的,是远在1600公里外的嘉士伯大理酒厂。此时此刻,大理酒厂屋顶的八千多块太阳能电池板正在工作中,为酒厂提供部分电能;在污水处理站,回...……
广州的夏天炽热如火,你打开一罐冰镇风花雪月啤酒,清冽的酒体沿着舌头、口腔与喉咙,瞬间沁入心脾。
生产这罐啤酒的,是远在1600公里外的嘉士伯大理酒厂。此时此刻,大理酒厂屋顶的八千多块太阳能电池板正在工作中,为酒厂提供部分电能;在污水处理站,回收的沼气经过处理后,供给沼气蒸汽锅炉使用——通过这套系统,这间年产量27万千升啤酒的酒厂,在整个2023年累计回收沼气热784MWh,累计减少碳排量158.49吨,平均到每一听330毫升的啤酒,可以为地球“省”下约近0.2克碳排放。
嘉士伯大理酒厂屋顶光伏发电板。
在轰轰烈烈的“双碳”浪潮里,0.2克是一个微乎其微的数字。但在一杯啤酒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发生。从大麦和啤酒花开始,直到每一个啤酒瓶的最终去向,节能、节水以及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被纳入企业经营的考量之中。
这个古老的行业正在构筑新的产业生态。大理的啤酒厂,只是冰山一角。在它背后,是拥有27家啤酒厂、年产约300万千升啤酒的嘉士伯中国。他们正在积极地践行自己“共同迈向并超越零目标”ESG计划,围绕“零碳足迹”“零农业足迹”“零包装浪费”“零水浪费”“零非理性饮酒”“零事故文化”六大目标,设定了面向2030年和2040年的可衡量指标。
嘉士伯“共同迈向并超越零目标”ESG计划。
这是一家啤酒企业给自己的考题,也是可持续浪潮中,企业探索的缩影。而对每一个消费者而言,一杯啤酒里激增的ESG浓度,或许会让它喝起来更加清冽甘爽,回味绵长。
“碳”与“水”的魔术
对于气候变化而言,二氧化碳是很讨厌的温室气体,但对啤酒企业却也是“宝贝”,因为二氧化碳带来的杀口感也是啤酒的魅力之一。
不过,在传统啤酒酿造工艺里,很多二氧化碳都被白白消耗掉了,而嘉士伯中国近年做了很多努力,100%回收利用酿造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了“变废为宝”。
或许消费者饮下啤酒,享受“杀口感”的时候,并不会想到它背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嘉士伯中国的业务平台,上市企业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SH:600132)是中国第四大啤酒公司,运营着由27个酒厂组成的生产供应网络和覆盖中国各省区市的市场销售网络,员工数量约6700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产业革新,正在飞速展开,而重庆大竹林酒厂,可算是其中的缩影。
嘉士伯大竹林酒厂生产线。
在这座现代化的啤酒厂,每一个生产步骤都在努力减少碳排放。比如,酒厂对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进行了全部回收利用,确保这一环节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又比如,通过管网改造,提高了冷媒输送环节的能量利用率,从而降低电耗;而通过精确的数据管理,在近5年里把“用电大户”包装车间的电耗降低了35%。通过种种举措,酒厂在提高生产线效率的同时,电耗从2021年的5.17千瓦时/百升,降至2023年的4.91千瓦时/百升,降耗成效在嘉士伯中国全国各酒厂中排名第二,也是嘉士伯中国节电标杆酒厂。
通过引入更加高效的生产设备和优化生产流程,大竹林酒厂2023年实现了碳排放同比减少2568吨的显著成果,这相当于7万平方米面积的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对嘉士伯中国来说,减碳策略并非单个酒厂的“样板工程”,而是布局全价值链的战略目标。截至2022年,公司相对2015年时已减少了28%的碳排放量,距离原计划于2030年达成的“30%”的目标,仅有一步之遥。
除了“碳”,“水”也是啤酒工业最为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维度。
仍以大竹林酒厂为例,这里的“灯塔”节水项目已经成为行业的标杆。通过高效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该厂的平均水耗同比下降5.8%,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嘉士伯宁夏酒厂中水外送项目。
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节水项目正在发挥作用。
在西北,银川酒厂通过“水银行”项目出售了40万立方米用水权,将水资源转换成了“水资产”,推动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也实现了可持续的多赢探索。在华南,即将投运的佛山酒厂,会成为嘉士伯集团全球第一家“海绵酒厂”,通过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减少废水排放,节约淡水资源,也能减少洪涝风险。这些创新举措,让嘉士伯中国在节水领域走在了行业前列。数据显示,嘉士伯中国平均水耗在过去8年中降低了45%,总水量节约相当于1100多个标准泳池。目前,嘉士伯中国酒厂平均单位水耗降至2.11hl/hl,且已经有5家酒厂提前实现嘉士伯集团2.0hl/hl的水耗目标。
此外,嘉士伯中国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在2024年6月正式启动了长江流域水回馈项目,将在中国重庆、云南和江苏三地修复湿地、净化水源,助力长江保护和发展。
除了“碳”和“水”,包装的可持续化,也是整个啤酒行业乃至食品工业改良的方向。
走进超市,消费者不难发现,啤酒的包装正变得越来越轻便。通过玻璃瓶减重、纸箱减重等措施,啤酒企业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包装材料的浪费。
数据显示,嘉士伯中国通过优化玻璃瓶的设计,重量减少了10%,但依然保持了良好的耐用性和消费者体验;而在过去一年里,嘉士伯中国的瓦楞纸箱配纸优化项目更是节约用纸3800吨,相当于少砍伐7.6万棵树。
同时,在产业链的另一端,嘉士伯中国也积极与经销商合作,建立了高效的回收系统,使得瓶子和纸箱的回收率显著提升,让资源在循环中获得新生。2023年,嘉士伯中国回瓶率提升至74.3%,同比增加2.8%。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正逐步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绿色力量。
啤酒背后的“人”
在大竹林酒厂,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与现代化的设备交相辉映。这是啤酒生产的现场,也是企业与社会互动发展的缩影。
比如“灯塔”项目,就是科技与人心交织的产物。
自2020年3月启动“灯塔”项目以来,它不仅成了全员参与的工作,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每一位员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为降低水耗,酒厂发动全员寻找节水机会,“就连拉罐底部凹槽残留的水都不放过”。最终他们通过技术改造,将罐体底部聚集的水反向吹进杀菌机,“每个罐底能节水约3ml,一天就可以节约好几吨水”。
事实上,在嘉士伯为自己规划的多个“零”中,除了严密的数据标准,“人”的身影也从未缺席——他们是一杯啤酒的源头,也是一杯啤酒的归宿。
通过探索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可持续原材料的利用与管理,开展生物多样性及森林保护,当代的啤酒工业,正在寻找自身与自然及社会之间新的平衡。
嘉士伯的“零农业足迹”目标提出,将在2030年前实现30%的原材料从再生农业和可持续资源中采购,2040年前实现100%的原材料从再生农业和可持续资源中采购,提升农业生态系统韧性,也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啤酒产业的发展,获得更好的生活。
目前重庆啤酒已经实现100%回收废酒糟、废酵母泥,后交给第三方再生产为饲料和肥料,在云南等多地的酒厂已经形成一套生态体系,也成为中国啤酒行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特色。
2023年风花雪月“躺听”音乐会理性饮酒宣传。
而在啤酒市场的另一端,“零非理性饮酒”正在成为新的潮流。嘉士伯不断推出更多低醇和无醇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2022年,嘉士伯无醇和低醇产品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15%,显著减少了酒精消费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嘉士伯还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活动,积极推广理性饮酒理念,覆盖了数百万消费者,教育他们科学合理地饮酒。
员工的安全和幸福,同样是重中之重。
嘉士伯佛山酒厂建设实现200万安全工时。
在嘉士伯中国的每一家酒厂,安全都被视为头等大事。推广人车分流、实施安全矩阵三级培训体系等措施,通过构建零事故文化,嘉士伯中国确保了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展现了公司对员工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
“酿造美好”与“继续成功”
如今,夏日里的每一口冰啤酒,都连接着漫长的“可持续”价值链。从一粒大麦的生长,到一个啤酒瓶的回收,都是带着“零”的愿景,呼应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旋律。
2024年3月底,重庆啤酒披露了2023年ESG报告,这是其连续第二年披露ESG报告。报告显示,重庆啤酒2023年在MSCI的ESG评级也首次提升到了A,成为四十多家A股上市酒企中的唯一一家。
嘉士伯中国通过上市公司重庆啤酒持续发布ESG报告。
重庆啤酒2023年ESG报告的背后,则是嘉士伯集团的“共同迈向并超越零目标”。嘉士伯中国企业事务副总裁谢夷介绍,嘉士伯是全球快消品行业中最早提出系统化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公司之一,并在2022年升级为“共同迈向并超越零目标”ESG计划,是嘉士伯对不平等、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等全球挑战,以及社会对健康福祉日益关注的回应,体现了公司的宗旨:“酿造更美好的现在和未来”。
资料显示,创建于1847年的嘉士伯集团是全球三大啤酒公司之一,旗下140多个品牌畅销于全球150个市场。嘉士伯中国旗下既有嘉士伯、乐堡、1664、格林堡、布鲁克林、夏日纷等国际品牌,也有乌苏、重庆、山城、西夏、大理、风花雪月、京A等本土品牌。2023年,嘉士伯中国完成啤酒销量近300万千升,营业总收入超148亿元,利润超13亿元。对比2019年,公司销量、营收和营业利润,分别增长了28%、45%和106%。
在嘉士伯集团面向2027年的扬帆27战略中,“继续在中国取得成功”被列为战略重点之一,要在中国成为成功、专业和具有吸引力的啤酒公司。而“继续在中国取得成功”的钥匙,来自与时代的同频共振,来自对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探索。
这是企业的成功,也是行业的缩影。从汉谟拉比时期就已诞生的啤酒产业,正在积极地拥抱新的时代主题。